經常和企業打交道,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。有些在談笑過后,難免讓人心生感慨。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,源自一家大型企業。
任務:降能耗
今年7月,gongkong?️應邀赴某企業交流學習“智能制造”和“精益生產”。在會后的交流環節,公司精益部的陳工無意中談起了這么一件事……
該企業的廠區是近幾年新建的,生產線和設備全部采購自世界500強企業。在進行設備選型時,便充分考慮到了未來一段時間內設備的先進性和穩定性。
企業的能源主要來自于煤炭,是當地的高耗能企業,每年的煤炭支出更是一個以“億元”計量的天文數字。但是即便采用了清一色的世界名牌產品,煤炭消耗仍然居高不下。
為了進一步降低企業能耗,實現節能管理,陳工所在的精益部便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:尋找合適的能源管理供應商,把能耗降下來。
叫停:能源管理難!
作為不差錢的甲方,既然設備和控制系統都是世界大廠產品,能源管理供應商也必須是同一水平。
但是“理想很美好,現實太骨感”。
首先,該企業找到了業內著名的能源管理A公司,考察之后,雙方很快就簽訂合同,項目分兩期執行,周期一年。
按計劃,如果能源管理一切順利,那么后續的數字化工廠改造升級也會交給他們。一切都在朝著既定目標穩步前行,但在方案落地時,問題出現了。
不知是事先太樂觀了,還是在高耗能行業的knowhow比較少。雖然A公司派了一個小組常駐,但6個月過去了,一期還沒有完成,先進的技術也不能完全落地,困難一個接著一個,直到雙方對二期項目都沒了信心。
有鑒于此,他們及時叫停了二期工程,只讓A公司完成一期(數據采集和分析)就好。
今年上半年,他們又與業內另一家頭部企業D公司簽訂了數字化工廠改造協議。D公司一直宣傳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標志就是能耗管理,但是D公司卻放棄了該企業的能源管理業務。
聽了他們的小故事,我們也感到非常吃驚。這兩家公司在業內赫赫有名,軟硬件通吃,如果連他們都不敢接,其他公司還有機會嗎?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?
不擅長、不了解、不達標
國內制造業整體水平在國際產業分工中還處于中游偏下的位置,國內的節能產業大多還停留在“設備節能”,特別是設備改造節能的水平。
A、D公司都是以硬件見長,軟件為輔。可是這家公司的設備已經使用的都是國際領先的了,改造設備之路不可行,只能通過工藝流程和行為管理的挖潛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,而這可能并不是A、D公司所擅長的領域。
既然A、D公司干不了,他們就把目光轉到專業做能源管理和工業互聯網的公司。有的公司在官宣資料上說能夠為企業節約30%的能源消耗,但深度接觸后,也只能是“一聲嘆息”。
陳工說,他們的要求并不高,初期只要有1%的節約就可以。但有的公司甚至不談具體需求,上來先問“有沒有政府補貼”。還有的雖然說得天花亂墜,有“多少個成功案例”,但談到有1%的KPI硬核指標時,便顧左右而言他。
當下,“能源管理”已經成為工業互聯網功能中的一部分,甚至有了一個更高大上的名字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。所有涉足工業互聯網的公司,無一例外都會談談能源管理,而且涉足多個行業,可以說是“沒有不懂的行業,沒有做不成的事”。
如上圖所示,這是一個主做工業互聯網的公司所涉足的行業。可以看到他所提供的行業解決方案非常廣泛。但這家公司是從3C企業孵化出來的,你能相信他們會有“飛機”、“鋼鐵”、“石化”等領域的知識嗎?具備很強行業屬性的“工業互聯網”如何做?
微信圖片_20210906170559.png
再來看這張截圖,這是一家從工程機械領域孵化出來的工業互聯網公司的廣告語,如果你是企業老板,會放心地交給他們去做“工業互聯網”嗎?
說到這里,不禁想起來前幾年的MES熱,當時國家在全力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,也投入大量資金支持。人人談MES,家家都關注,催生了MES的虛火。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對內部的需求做好調查,就倉促上馬,結果可想而知。項目完成之后也就成了擺設。
例如,一家公司投資2000萬上的MES系統,只在有客戶談業務和領導視察時使用,墻上的大屏幕不斷閃爍的數字,科技感十足,但對企業的幫助呢?幾乎為零。
點評
針對這個真實的案例,我們特別邀請了“學習華為三部曲”作者、華為原中國區規劃咨詢總監——鄧斌先生,談談他的看法。
本案例深刻勾勒出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——一旦某個熱門話題興起,業界瞬間冒出“行業解決方案”玩家,而且這些玩家絕大多數不是該行業的從業人士在擔綱,卻叫囂著“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”。
用跨界思維來拯救這個行業?言下之意是這個被拯救的行業原有的從業者智商都太低了?但幾年之后,潮退了,收拾殘局的卻還是原來的那群從業者,讓人感慨不已。
華為是一家持續擁抱新事物的企業,但其當家人任正非有一句著名的論斷:“大建議,只鼓勵;小改進,大獎勵”。
任何行業都有knowhow,只有摸著石頭過河的人,才會越來越敬畏。我們所面對的不是PPT上的工業互聯網,而是車間里的工業互聯網,哪怕能耗節約1%,都是要付出極度艱辛的努力,遑論打造20個行業級平臺、賦能81個工業細分領域的跨行業跨領域。
to B生意和to C生意截然不同,客戶不是向我們買一瓶飲料,每一次變革和改進,客戶需要搭上非常多的隱性成本,包括擁抱新技術的信心、把握戰略機會的時間窗、因變革而影響原有業務的平滑度等等。客戶如此重托,我們唯有戰戰兢兢,求真求實,敬畏行業,敬畏客戶,敬畏專業。
——鄧斌
在文章結束時,那家公司依然在尋找能源管理供應商。而那些做工業互聯網和能源管理公司的網站上,也用大大的Slogan告訴我們,“只有你想不到,沒有我們做不到的”。